臺灣工廠:五股 臺灣公司:北市三重區文化北路102巷2號 服務電話:02-2983-7065 行動電話:0976-525-269 緬甸工廠: 緬甸瓦城市佛像石雕街84條19號 服務電話:(緬甸國碼) 95-2-71032
佛教主張不殺生,主旨在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,一切眾生都有生存的權利和自由,我們自己怕受傷害、畏懼死亡,眾生無不皆然。 眾生的類別雖有高低不同,但眾生的生命絕沒有貴賤、尊卑之分,如果人人發揚這種平等、慈悲的精神,我們的世界一定是和諧、和平、互助、互敬、互愛、融洽無間,將沒有一人會受到故意的傷害。 一般初學佛的人,對眾生的定義不明,若說不殺生,應該既不殺動物,也不殺植物。其實生命有它的層次,植物是無情眾生,動物是有情眾生。因此,雖見而不能分辨是有情或無情眾生,那就理會不到了。 日常生活中,為了維持環境衛生的原因,必須處理蟑螂、蒼蠅、螞蟻、蚊子等的問題,此乃為了維護人類生活環境的衛生,予以清理打掃,目的不為殺傷蟲類,因此,不算殺生。 如果在耕種時,難免會傷及蟲蟻,但為了我們自身的活命,不用說耕種,就是日常行走及其他勞務,也會無意殺死蟲蟻。所以,只有經常多念阿彌陀佛,願愚痴而無知的眾生,於死亡之後,轉生善道或超生淨土,不算犯殺生戒。 至於毒蛇、猛獸,以及毒蟲之類,是他們過去世的業力使然,他們傷人,不出於預謀,雖有惡行,沒有惡心,所以,並不算造殺業,應受到人類的同情和保護。此所謂宜用防治法,不宜用殲滅法,不僅培養了人類的仁慈心,也對大自然的生態盡了維護的責任。 所以養成慈悲心,才是不殺生的重點,也是佛菩薩化世的精神。
本網站刊登之所有文字.圖片資訊均受版權法保護 嚴禁擅自複製.轉載 Copyright © 2011 www.sco.coe.tw Co.,Ltd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