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像

網頁設計佛像|資生堂|dior|雅詩蘭黛|sk2|kose|威泰天鵝堡室內樂團
Products

臺灣工廠:五股
臺灣公司:北市三重區文化北路102巷2號
服務電話:02-2983-7065
行動電話:0976-525-269


緬甸工廠:
緬甸瓦城市佛像石雕街84條19號
服務電話:(
緬甸國碼) 95-2-71032

今日人數:37
昨日人數:22
累積人數:101670

回首頁   

慈悲喜捨四無量心  

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是修菩薩道的基礎,慈悲喜捨也是修止觀的基礎,且是非常重要的基礎,沒有修慈悲喜捨,要破我見﹙斷身見﹚是極度困難的。因身見最大的特徵,就是分彼此,你是你,我是我,這是我的,這不是我的,甚或「我的是我的,你的也是我的」,經常在是我,不是我的見解、思考上作反應,有這樣的反應,就是沒有慈悲喜捨,就不可能斷身見﹙我見﹚。
慈悲喜捨是行菩薩道時所用的心,慈悲是眾生成佛的根基,也是諸佛菩薩出世間的原動力,菩薩在世間度生不離慈悲喜捨四無量心。我們修行者若要行菩薩道,就應該深入了解這四個字的意義及在日常中修習此四個心,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習與實踐後,由「有量」的慈悲喜捨心,逐漸步入「無量」的慈悲喜捨心。

慈、悲、喜、捨。慈是對一切眾生慈愛的心,悲是對一切眾生悲愍的心,喜是對一切眾生生起喜悅的心,捨是對一切眾生無憎、無愛平等中立的態度。


釋迦牟尼佛(佛教創始人)

梵語 Sakyamuni 的音譯,佛教創始人。釋迦是部落的名稱,意思是:「能」;「牟尼」可譯作「文」 ,是一種尊稱,含有「仁、儒、寂默、忍」等義,意譯也可合成「能仁」,「能忍」,「能儒」,「能寂」等,意為釋迦族的聖人。
俗名悉達多,生於西元前五六六年,原是釋迦國的太子,二十九歲出家修道,從當時著名的沙門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修習禪定。不久就達到他們所教導的一切,但這並不能滿足他的希求,經過六年的苦修,在一次夜晚的修禪中,他順次經歷禪那的四種境界,然後繼續集中精神,做最大的努力,就在那晚證悟了生命的真相,成就正覺。從此以後,他被稱為佛陀。並到處說法,組織僧團,直至西元前四八六年圓寂。簡稱為"釋迦"。他創建的佛教和基督教、伊斯蘭教一道成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。 


 藥師佛(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)

梵文 Baisajyagurvaiduryaprabhasa 。音譯:碑殺杜婁嚕。全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,又有人稱謂大醫王佛、醫王善逝或消災延壽藥師佛。為東方琉璃淨土的教主。藥師本用以比喻能治眾生貪、瞋、痴的醫師。在中國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災延壽。
成佛時曾立下十二大誓願,願除一切眾生病苦,治無名痼疾,令一切眾生身心安樂。據說信奉藥師如來能夠醫治百病,解除各種頑疾苦痛,消災延壽。因此我國歷史上社會各階層對藥師如來的信仰很盛。在我國許多大寺院的大雄寶殿中,釋迦佛左邊的代表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琉璃光佛。


 阿彌陀佛(西方極樂世界教主)

梵語 Amita , 義曰:無量光,無量壽,又義甘露(密教稱為甘露王)。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,發願成就一個盡善盡美的佛國,並要以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,後來成佛,創造西方極樂世界。法藏比丘則成為阿彌陀佛。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。
記載阿彌陀佛故事的經典,早在東漢即有翻譯。六朝時強調往生極樂世界的思想,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信仰上。並逐漸形成後來的淨土宗。隨著淨土宗在中國的普及,阿彌陀佛成為最流行的佛陀。甚至阿彌陀佛四字成為一般中國佛教徒間相互問候語。
「南無阿彌陀佛」義曰:皈依阿彌陀佛。「南無」是梵文 Namas 的音譯,意為致敬、歸敬、歸命的意思,是佛教徒一心歸順與佛的用語。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:每日清晨服飾已後,面西正立,合掌連聲,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,如是十氣名為十念。亦稱為無量壽佛。